秦国的第一代国君非子,由于继承了祖传的马术技艺,得到了周孝王的青睐,周孝王因此把秦地(今天的甘肃天水一带)封给了非子,作为他个人的封邑,并让非子承担了嬴氏家族的祭祀事务。于是,非子便被称为秦嬴。可以说,秦地成为了大秦帝国的摇篮。
然而,那个时代的秦国仅仅是周王朝的附庸国。所谓附庸国,就是那些土地面积不足五十里的小国,它们附属于周王朝或其他强大诸侯国,无法享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利。附庸国的爵位甚至排在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贵族的末尾,远不能与更为独立的诸侯国相提并论。
历史的开端总是充满困难,更何况秦国还背负着家族的历史污点。非子的五世祖恶来,曾是商纣王的宠臣,最终与纣王一同被周武王所灭,家族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幸好,周孝王并未追究非子家族的过往,而是对他格外器重。这反映出周孝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视,也折射出一种价值观:只要技艺精湛,其他背景问题便可以忽略。这一段历史让我们更加明白,“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道理。
展开剩余75%即便如此,非子依靠自己的马术技能,成功为家族积累了财富,为秦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而秦国能走到今天的这个位置,已经是相当不易,非子的起步阶段,可以说是为后来的大秦帝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开端,接下来的任务便是稳步推进,逐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秦仲这一代,周王朝的统治力量开始逐渐衰弱。周厉王的昏庸无道使得不少诸侯国产生了不满,并纷纷脱离了周王朝的掌控。这时,西戎族趁机反叛,成功消灭了犬丘(今天的甘肃礼县)的大骆家族。
有趣的是,犬丘的大骆家族曾与秦国有着深厚的关系。非子的父亲大骆便是犬丘大骆家族的一员,而非子在接受封地之前,实际上曾长期生活在犬丘。周孝王当初因为非子马术卓绝,本有意让非子继承大骆家的家业。然而,大骆家族的继承权并不完全在非子手中,因大骆的妻子是申国的公主申侯的女儿,申侯的儿子已经是继承人,周孝王的企图因此未能实现。尽管如此,周孝王依然将秦地赐予了非子,这一举动象征着周孝王对非子的认可和重视。
但当犬丘大骆家族被西戎灭掉后,秦国实际上成了唯一存活的大骆家族的延续。此时周宣王在位,他任命秦仲为大夫,率军征讨西戎。可惜,秦仲最终未能成功,战败并丧命。周宣王因此召见了秦仲的五个儿子,命大儿子秦庄公率领家族其他成员和七千士兵再度出征。经过艰苦的战斗,秦庄公成功击败了西戎。周宣王为了表彰秦庄公的功绩,便将原大骆家族的封地——犬丘,赐予了秦庄公一族,并封他们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的长子世父一直对祖父秦仲死于西戎之手心怀不满,誓言为父报仇,因此他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秦襄公,自己亲自率军继续攻打西戎。世父的决心非常坚定,甚至发誓若未能杀死戎王,绝不回家。然而,秦襄公即位后不久,西戎再次包围了犬丘,世父前往反击,却被西戎俘虏,足足一年多后才得以释放。这一事件再次提醒秦国,尽管他们具备顽强的意志,但相较于西戎游牧民族和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实力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进行了一场极为荒唐的“烽火戏诸侯”事件,还随便更换了继承人。这一系列的行为让周朝的声望一落千丈,甚至导致了申侯家族的强烈反应。申侯联手西戎犬戎发起政变,最终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周平王的外祖父正是申侯。虽然申侯如愿以偿,但他未能活到周平王的登基,最终也死于犬戎的刀下。犬戎的骚扰并未停止,迫使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标志着历史上东周时代的开始。
因周幽王的种种荒唐行为,许多诸侯国开始不再理睬周王室的召唤。此时,秦国正处在崛起阶段,不能错失任何可能的机会。当周平王准备东迁时,秦襄公立即积极响应,成为了其中的主要力量。这一举动令秦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周平王不仅封秦襄公为诸侯,与山东诸国平起平坐,还赐给了他岐山以西的全部土地。尽管这些土地当时被西戎占据,但秦襄公并未因此气馁,而是立誓夺回这些土地,使其成为秦国的正式领土。
与西戎的战斗,对秦国而言早已是日常事务。秦地地处边陲,生存环境极为严酷,这种艰苦的生活培养了秦人顽强的意志力与坚韧不拔的性格。要想生存下去,唯一的选择就是变得足够强大。因此,秦国人擅长与西戎交战,也得到了周王室的充分信任。周平王将西部防线的重任交给了秦国,实际上也放手让秦国在这片土地上发展。最终,秦国在西部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令其他国家都为之忌惮的强大国度。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十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