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了又打,打了又停,这伊以两国这几天闹的是哪一出?明明都说好休战了,却还忙着互相撂狠话,导弹照样飞,战机照样起飞。更有意思的是,伊朗外长这会儿特地给咱们王毅打电话,嘴上说着"形势不稳定",实际上是来搬救兵了。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双方各自打的什么算盘?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场中东大戏?
打了12天的仗,伊以两国突然宣布停战,这结局来得猝不及防。双方各自都在吹嘘自己赢了这场仗。以色列拍着胸脯说:"这是历史性成就,咱们从此是世界一流大国了!"伊朗也不甘示弱:"谁敢欺负我们,我们就敢还手!"这话听着霸气,实际上打的是马虎眼。谁都明白,这场仗没赢家,只有输家,双方都扛不住继续打下去的代价,只能找个台阶下。
可刚停火没多久,双方又搞出新花样。伊朗先发制人,朝以色列射了几枚导弹。以色列这边动作更大,战机都起飞准备去轰炸伊朗了。结果特朗普一个电话打过去,以色列只好收敛,最后就炸了伊朗一个雷达站,算是意思意思。这一出看似混乱,实则暗藏玄机。
有意思的是,据《南方人物周刊》6月19日披露,以色列早就在伊朗埋了一堆暗桩,这次空袭前就知道伊朗核设施的实时情况。以色列退役情报人员埃米尔都说漏嘴了,他们在伊朗境内安插了"掩护身份的情报人员",不光能发动无人机袭击,还能精准干掉伊朗高官,连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都栽在他们手里。
反观伊朗这边,虽然有成千上万枚导弹,可防空系统却被以色列一波操作就干掉了40%。央视新闻6月21日报道,伊朗西南部阿瓦士地区的导弹发射装置和防空雷达被以军摧毁,打击能力大减。伊朗革命卫队虽然吹嘘拦截了3枚以色列巡航导弹,但专家分析说他们的防空系统有效性已经不到30%。
再看国际社会的反应,这就更耐人寻味了。《南方人物周刊》指出,以色列发动袭击前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好通过决议谴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不是给以色列背书是什么?英法德虽然嘴上喊着"保持克制",可都强调以色列有"自卫权"。法国总统马克龙专门强调伊朗核计划的威胁,德国总理默茨在G7峰会期间居然说以色列是"替我们干了脏活",这话说得够直白的。
美国虽然没直接参与,但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6日美国派了至少30架空中加油机飞到欧洲,外界猜测是为以色列远程作战提供支持。特朗普6月20日公开表示"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还给伊朗下了最后通牒:"最多两周"恢复理智。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国是在暗中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6月16日分析,伊朗90%的石油出口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而以色列的空袭已经导致哈尔克岛枢纽出口暂停。虽然伊朗在波斯湾外还储存了2750万桶原油,但长期封锁会让伊朗的油钱越来越少,国内经济压力更大。新浪财经数据显示,伊朗里亚尔对人民币汇率已经跌到0.0001709,比冲突前贬值了12%,国际市场对伊朗经济前景并不看好。
就在这节骨眼上,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给王毅打来电话,强调"形势仍不稳定",希望安理会出面,也期待中国能为缓和局势发挥更大作用。这电话打得很有意思,说白了就是来求援兵的。伊朗这是想借中国在安理会的话语权,为自己增加一层安全保障。
王毅的回应干脆利落:"立即停火止战,保障平民安全,开启对话谈判,推进促和努力。"外交部官网6月24日显示,王毅还特别强调,攻击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下的核设施"严重违反国际法",可能引发核泄漏灾难。王毅还感谢伊朗为撤离在伊中国公民提供支持,并要求伊方继续保护中国机构和人员安全。
这场伊以冲突表面上看是两国之间的恩怨,实际上是中东地区几十年积怨的又一次爆发。《中国青年网》6月19日梳理指出,以色列自1981年"巴比伦行动"以来,多次对中东国家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打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月13日的讲话中强调,伊朗已拥有制造9枚核弹的浓缩铀,必须通过军事手段消除"迫在眉睫的威胁"。
复旦大学孙德刚在《南方都市报》撰文指出,以伊冲突可能演变为"代理人战争",双方通过叙利亚、黎巴嫩等第三方地区间接对抗。如果以色列进一步打击伊朗核设施或油田,伊朗可能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单周上涨超10%,高盛预测,若海峡长期关闭,油价可能突破100美元/桶。
在这场地区博弈中,中国的角色越发引人注目。2023年3月,中国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和解,促成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现在,中国继续扮演"和事佬"的角色,通过与伊朗、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沟通,推动停火谈判。
宁夏大学牛新春在《新重庆》分析,中国可通过推动停火谈判提升国际话语权,但需平衡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和与以色列的科技交流。同时,中国也要警惕冲突外溢影响"一带一路"项目,比如中伊25年合作协议中的能源和基建项目可能因局势动荡延迟。
说到底,伊以冲突的背后是大国博弈、能源争夺和地区霸权的较量。停火协议能坚持多久,取决于各方的利益平衡点。对中国来说,既要维护自身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又要展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伊朗这通电话,不仅是求助,也是对中国地区影响力的认可。这场中东大戏远未落幕,接下来中国如何在这复杂棋局中走好每一步,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股票十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