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 通讯员马芳)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煤化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煤气化细渣原料通过工艺加工,被提取成发热量3500大卡以上的精碳组分后,再次投入到煤化工生产中,选碳后剩余的低碳渣可全部作为塑料的填料,生产高填量母粒,使气化渣各组分全部利用,这一过程实现了煤基固废资源化与高值化利用。
该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泰公司)全球最大氢羧基化法煤制乙二醇项目细渣资源化利用受限的特性,中心科研团队开发了煤气化灰渣中有机碳高效提取与利用的核心技术与成套装备,形成了煤气化细渣高效提取精碳组分和功能母粒制备技术路线。
久泰公司总裁崔轶钧介绍,成果转化后,该公司每年可将2万吨气化渣全部作为母粒填料组织生产,预计年度销售收入可达1.29亿元,利润总额可达3800万元以上。
为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中“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难题,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开始在全国范围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此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将内蒙古工业大学列为成果赋权改革的首批试点。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范围,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对高校、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形式在自治区内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技术合同到账金额或有关股权折算金额在200万元以上的,给予成果出让单位到账金额或股权折算金额20%的财政资金奖励。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三不现象’,我们对症下药,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科技成果定价方式、净收益提取方式、成果完成人之间转化收益分配比例4个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热情。”内蒙古工业大学产业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佐同林说。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改革实践是内蒙古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建多方位合作格局,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金龙说。
股票十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