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十年寒窗苦读的终点线前,竟然有人亲手剪断了自己的冲刺带。
2025年7月10日,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的一则通报,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中炸响。
这个话题的阅读量瞬间破亿,各大官媒争相转发,剖析这份通报背后的深意。
而这份通报的细节,只能用痛心疾首,又发人深省来形容。
2025年,经过层层筛选,共有1514名优秀的广东学子,拿到了通往中山大学“综合评价”考核的入场券。
这几乎是踏进中国顶尖学府门槛的最后一步,未来一片光明。
可就在这决定命运的关口,意外发生了。
13名考生,在决定命运的面试考场上,动了歪心思,触碰了规则的红线。
展开剩余88%而另外120人,则选择了更为直接的方式——缺席。
他们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消失在了考场之外。
于是,中山大学一纸通告,决绝而冷峻:
这133名考生,被取消综合评价的录取资格,连综合成绩都不会公布。
要知道,中大的综合评价录取,高考成绩占85%,而校内面试考核占15%。
这15%的校测成绩,足以在毫厘之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归属。
好在,通报也留了一丝余地:不影响后续本科批次的录取。
但这真的,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吗?
整个事件的脉络,清晰得令人心疼,看完让人五味杂陈。
从13人违纪到120人缺席,皆是个人选择!但这选择的代价,远超想象。
真是赛道宽了,什么选手都有。
光鲜亮丽的高考分数背后,隐藏的是对规则的漠视和对机会的轻慢。
但说来说去,被规则筛选掉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自作聪明,一种是极度傲慢。
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或者对送到眼前的机会不屑一顾,一旦你有了这种心态,那结果只有一种:
被无情淘汰。
还记得之前网上热议的“天才少年面试翻车案”吗?
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讲述了他们的招聘经历。
他们看中了一个名校毕业生的简历,技术能力非常突出。
面试的前几轮,这个毕业生都对答如流,展现了超强的专业素养。
技术官和业务主管都对他赞不绝口,几乎当场就要发offer。
在最后一轮HR面试的时候,HR只是想了解一下他的过往经历。
而在被问及一段实习经历的细节时,他眼神躲闪,含糊其辞。
HR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是为什么。
后来,公司启动了背景调查,一个电话打到了他简历上写的实习公司。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他根本就没在这家公司实习过!那段天花乱坠的经历,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编造!
真相大白后,公司立刻取消了给他的offer。
其实仔细复盘一下就不难发现,他之所以会失败,就是触碰了职场的底线。
人是社会动物,专业能力是你的敲门砖;
但诚信,才是让你立足的根本。
一旦诚信的根基动摇,等待你的就是信任的全面崩塌。
这样的“翻车”,不仅仅只是针对求职者,对于那些手握机会的人来说,傲慢和轻视,同样是致命的毒药。
一个猎头朋友分享过他亲身经历的“人才流失”事件。
他给一位业界小有名气的经理人推荐了一个极好的职位。
那个职位,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薪资、平台、发展前景都无可挑剔。
这位经理人也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双方约定了和新公司老板面试的时间。
到了面试那天,这位经理人却以“临时有事”为由,取消了会面。
猎头朋友赶紧协调,又约了第二次。
结果第二次,他又在面试开始前一小时,发信息说“堵在路上,可能要迟到很久”。
老板等了他半个多小时,人还是没出现。
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就没出门,只是觉得这个机会唾手可得,想拿拿架子。
而新公司的老板,当即就决定,永不录用此人。
真的是触目惊心。
这些年来,这种因为“小聪明”和“傲慢”而错失良机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年3月,某知名企业校招,一名学生笔试第一,却在面试时携带小抄,当场被请出考场。
前段时间,一位拿了多家顶尖律所offer的法学生,在签约前夜,同时放了所有律所的“鸽子”,结果被行业联名拉入黑名单。
这些真实存在的案例,真的令人扼腕叹息,又咎由自取。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考场。
从你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考核就已经开始了。
它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智商和能力,更是你的品行与格局。
而无论是中大的通报,还是职场的案例,这些被淘汰的人都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特征:
第一:对规则缺乏最基本的敬畏。
他们总觉得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总想找到规则的漏洞,用小聪明去换取超额的利益。
他们信奉“富贵险中求”,把投机取巧当成一种能力。
然而他们忘了,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今天走的捷径,明天就会变成埋葬你的坑。
第二:对机会缺乏应有的珍视。
这些人往往因为选择太多,或者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变得傲慢。
他们会轻视送到眼前的机会,会随意践踏与他人的约定。
他们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却忘了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
当你开始不尊重机会的时候,机会也正在悄悄地抛弃你。
第三:营造“我不在乎”的假象,让你误以为这是“实力”的体现。
很多被淘汰的人,事后都喜欢用“其实我根本不想要”来挽尊。
就像那120个缺席中大面试的考生,或许其中有人真的拿到了更好的offer。
但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因为准备不足、内心怯懦,而用“放弃”来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
真正的强者,是直面每一个挑战,并拼尽全力。而不是在战鼓敲响之前,就当一个逃兵。
就像一位教授所说的:
如果一份成功看起来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那你一定要小心,这背后一定有你看不到的代价。
那些刻意营造的轻松,那些让你瞬间上头的侥幸心理,那些对规则毫无保留的“蔑视”,往往只是通往失败的剧本。
发布于:辽宁省股票十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